從“六飲”到“茶飲”,魏晉時期的茶文化如何變遷?(上)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一頭大象-普洱茶

從“六飲”到“茶飲”,魏晉時期的茶文化如何變遷?(上)

陸羽《茶經(jīng)·七之事》輯錄張孟陽《登成都樓》詩中:“芳茶冠六清,溢味播九區(qū)。”

張孟陽即張載,晉初太康(281—289)前后在世,原籍安平(今河北深州市)。父親官居蜀郡太守,太康初至蜀省父至成都,作《登成都白菟樓》,全詩32句,陸羽僅收錄16句,并簡稱《登成都樓》。詩中所說“六清”即“六飲”。

皮日休《茶中雜詠》并序云:“案《周禮》酒正之職,辨四飲之物,其三曰漿。又漿人之職,供王之六飲:水、漿、醴、?、醫(yī)、酏,入于酒府。鄭司農(nóng)云:“以水和酒也。蓋當時人率以酒醴為飲,謂乎六漿,酒之醨者也?!?/p>

這就是說,在茶未飲用前,人們普遍把薄酒當作飲品。盡管茶在秦漢時已作為飲品,西漢王褒那樣的文仕之家已有僮仆“烹茶盡具”,但飲茶者畢竟還是極少數(shù)。所以唐韓翃為田神玉撰《謝茶啟》中說:“吳主禮賢,方聞置茗,晉臣愛客,才有分茶?!?/p>

三國時飲茶人群有所擴展,三國魏張揖《廣雅》中已記有茶葉簡單加工技術和混煮羹飲方法。在吳興郡烏程溫山,置有御茶園,生產(chǎn)御荈。吳國末代君王孫皓饗宴禮侍韋矅,“密賜茶荈以當酒”。但茶在三國時仍然還是王公貴族的一種消遣品,民間還很少飲用。故唐斐汶《茶述》說:“茶,起于東晉,盛于今朝?!?/p>

從“六飲”到茶飲,兩晉南北朝300多年是一個漸變時期。這一時期在中國茶文化生成史上的重要性,從陸羽《茶經(jīng)·七之事》所列史料和人物中就足以證明。

陸羽在這一章中搜集唐以前茶葉史料49條,列舉與茶相關人物43位,其中兩晉南北朝的史料有39條,人物33位,這一時期涌現(xiàn)出一批對中國茶文化生成有重要影響的人物。

本期將先就張載和杜育兩位進行講解。

張載

張載是西晉時期的茶葉代言人,他盛贊成都的茶,高吟“芳茶冠六清,溢味播九區(qū)”,告誡世人飲茶比飲酒好,并深信茶香一定會播向神州大地,具有振聾發(fā)聵的意義。

《登成都樓》還開創(chuàng)了茶事入詩的先例。由此,茶與詩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
這期間詠及茶事的詩,還有左思的《嬌女詩》,亦為最早提及茶事的詩篇之一,全詩共56句,《茶經(jīng)》只引錄其中的12句。

其中寫到茶事的是最后兩句:“心為茶荈劇,吹噓對鼎[钅歷]?!闭f的是左思兩個可愛的女兒,“馳鶩翔園林”“貪華風雨中”,于是猴急著要喝茶,嘟起小嘴對著風爐吹氣。

杜育的《荈賦》,在茶文化生成史上具有開創(chuàng)價值,是最早的一篇茶事文賦,第一次比較完整地記載了茶的生長環(huán)境、種植、采摘和品飲:“靈山惟岳,奇產(chǎn)所鐘。厥生荈草,彌谷被崗。承豐壤之滋潤,受甘靈之霄降。月惟初秋,農(nóng)功少休,結偶同旅,是采是求。”

同時《荈賦》也是最早論說茶藝的著作,首次從審美角度描述茶湯沫餑的美妙趣味:“惟茲初成,沫沉華浮,煥如積雪,曄若春敷?!?/p>

同時明晰述說這得之于:“水則岷方之注,挹彼清流。器擇陶簡,出自東甌。酌之以匏,取式公劉?!?/p>

來源:中國茶葉學會
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